?
我院脾胃病科(消化內科)醫生正在為患者做ESD(內鏡粘膜下剝離術)
?近日,我院脾胃病科(消化內科)成功完成一例直腸病變高難度ESD(內鏡粘膜下剝離術)。
?患者吳女士(化名),五年前在外省某醫院做腸鏡檢查時發現直腸息肉,曾做外科手術治療。術后第三年,吳女士在當地醫院做腸鏡復查時,發現直腸下段長了面積巨大的息肉,病變局部在瘢痕上生長,遠端靠近肛門。醫生告知,如選擇外科手術切除息肉,可能需要進行改道,不能保肛,將會影響后期生活質量。吳女士深感苦惱,到我院求醫。
?我院脾胃病科(消化內科)主任李榮軍建議其采用微創下內鏡治療,效果好副作用少。據李榮軍介紹,ESD(內鏡粘膜下剝離術)是近年來發展的的一項新的內鏡下診斷和治療手段,可以做到病變整塊診斷性切除,如病變進展早甚至可以治愈性切除,讓更多的早期消化道癌能夠得到早期明確診斷,甚至在內鏡下治愈性切除,有可能免除開腹手術的痛苦。ESD與剖腹手術及以往內鏡治療方法比較,具有創傷小,保留胃腸道器官完整性,患者可接受多個部位多次治療,切除完整等優點。吳女士的巨大直腸息肉,屬于風險很高的癌前病變,需要早期內鏡下治療或者外科治療,防止其進展為癌,ESD是目前治療此類疾病的最佳選擇,切除病變后不用改道,患者術后生活質量高?!癊SD屬于高難度、高風險的內鏡下微創治療,要求內鏡醫師有極高的檢查功底和高超的手術技巧以及極強的責任心?!崩顦s軍說。
根據患者病情,經脾胃病科(消化內科)醫生們全面評估討論,并征得患者及家屬同意后,決定在院內實施ESD(內鏡粘膜下剝離術)。因為病變范圍大,侵犯直腸下段3/4周管壁,局部病變區域有瘢痕,所以該例手術難度更大。手術進行了3個多小時,經過科室醫生的共同努力,最終完整切除病變組織。術后標本組織8cmx5cm大小,病理診斷與術前診斷完全吻合,手術獲得圓滿成功!術后患者恢復良好,目前已出院,將定期到醫院復查。
???我院脾胃病科(消化內科)主任李榮軍提醒廣大市民:年齡45歲以上的人,無癥狀亦應行胃腸鏡健康體檢,如有腹痛,便血,大便性狀改變,腹部不適等消化系癥狀應及時到醫院消化科??凭驮\,必要時行胃腸鏡檢查,明確診斷。 ?????????????????????????????????????????????????????????????
????????????????????????????????????????(文圖/胡煬)